有书《典籍里的中国》PDF电子版百度云完整版可下载

上期我们说到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PDF电子版百度云完整版可下载”,本期我们说说有书《典籍里的中国》PDF电子版百度云完整版可下载。

有书《典籍里的中国》PDF电子版百度云完整版可下载

  ●读典籍故事,学文史知识。全套书超过700位历史人物出场,2000 文史知识点。一边读典籍,一边学文史,沉浸式游览历史长河,青少年同样适读。

  ●收录各朝史籍记载,原典呈现,有据可考。

  ●解读典籍是对历史的回眸,是与先贤的对话,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次握手。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菲勉费)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菲勉费)

  ●典籍虽然古老,但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是遍体生光的,读典籍的人永远是朝向未来的。文化典籍记载着中华文明的过去,观照着当代中国的,也指引着子孙后世千年,滋养和浸润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文明延续和传承力量在典籍中得以展现。

  ●有书出品。影响力的教育平台,优质内容集结地,2000万人共同期待。

  ●知名书籍设计师操刀封面,国风典藏。

  908587187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开本:32开

  作者:有书定价:159.20

  ISBN号:9787545566215出版时间:2022-01-01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印刷时间:2022-01-01

  版次:1印次:1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章 传奇帝王

  秦始皇嬴政:毁誉参半的千古一帝—003

  汉献帝刘协:从傀儡皇帝到济世郎中—014

  梁武帝萧衍:“菩萨皇帝”一心向佛—023

  唐高宗李治:被父亲和妻子的光芒遮挡—031

  宋仁宗赵祯:“仁”是对君主的褒奖—038

  宋徽宗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045

  明神宗朱翊钧:从小就是玩弄权术的高手—053第二章 痴情君主

  汉宣帝刘询:为挚爱隐忍复仇一063

  光武帝刘秀:皇后的位置属于阴丽华—071

  北齐后主高纬:“无愁天子”的痴情—078

  隋文帝杨坚:只和发妻生孩子—085

  宋英宗赵宗实:青梅竹马情谊深—093

  第三章 伪装高手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敢尝大便—109

  新帝王莽:不停表演,直到称帝—116

  晋宣帝司马懿:装病夺权,做三国的赢家—123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欺骗父母—132

  唐宣宗李忱:沉迷于伪装无法自拔—140

  宋太祖赵匡胤:不给部下黄袍加身的机会—148第四章 历史名臣

  萧何:自污以求自保的功臣—157

  陈平:“盗嫂昧金”的传奇丞相—164

  荀或:身在曹营心在汉—172

  魏徵:唐太宗的一面镜子—179

  寇准:性格决定仕途—186

  方孝孺:灭我“十族”,我也不写—194

  张居正:尽心辅佐却死不瞑目—202

  第五章 拍档

  齐桓公和管仲:从仇敌到君臣—215

  吴王阖闾和伍子胥:两副躯壳,一个灵魂—224刘邦和张良:一切尽在不言中—232

  刘备和诸葛亮:鱼到南阳方得水—240

  苻坚和王猛:耐心磨合,共襄大业—247

  《典籍里的中国·文人圣贤》

  章 诸子百家

  儒家:不曾断绝的百家之首—003

  法家:目标是“法治天下”—011

  墨家:崇尚简朴,博爱互助—018

  阴阳家:不是算命的—028

  纵横家:谋士培训机构—036

  第二章 思想名人

  董仲舒:“独尊儒术”提出者—045

  朱熹:“四书”出于此—053

  王阳明:唯心主义“阳明学”—061

  黄宗羲:君主的改革者—068

  第三章唐宋八大家

  韩愈:有文采,有勇气—077

  柳宗元:春风得意后的孤独—085

  欧阳修:千古伯乐—092

  曾巩:带着全家入仕途—099

  王安石:一场失败的变法—106

  苏轼:的苏东坡—114

  苏洵和苏辙:父与子—122

  第四章 艺术名家

  李延年:小人物的青云志路—131

  王羲之:书圣爱大鹅—139

  顾恺之:神一般的点睛之笔—146

  欧阳询:隶书到楷书的跨越—154

  米芾:癫狂书画家—162

  赵孟:书画全能,却身份尴尬—170

  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177

  第五章 诗词背后

  《离》:路曼曼其修远—187

  《凤求凰》:一日不见,思之如狂—196

  《归园田居》:复得返自然—205

  “三吏三别”:人生无家别—213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220

  《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229

  《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37

  《满江红》:臣子恨,何时灭—24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53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263

  《典籍里的中国·名士知己》

  章 人生知己

  管仲和鲍叔牙:知我者你—003

  程婴和公孙杵臼:生死大义—011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019

  庄子和惠子:求同存异—028

  羊祜和陆抗:信任不疑—036

  白居易和元镇:灵魂相依—043

  柳宗元和刘禹锡:一生挚友—052

  第二章 竹林七贤

  山涛:心逐竹林,兼济天下—061

  阮籍:纯孝赤子,能哭能歌—068

  刘伶:酒徒狂士,放浪不羁—075

  嵇康:风姿独秀,高风亮节—082

  向秀:静默如水,以柔克刚—091

  王戎:一半君子,一半小人—098

  阮咸:音律神才,与器流传—105

  第三章 绝世美男

  何晏:天生丽质,不用涂粉—115

  潘安:盛世美颜,公子无双—122

  卫玠:因为太好看而被看死—129

  独孤信:能文能武美少年—137

  兰陵王:美貌需用面具遮—144

  第四章 名士僧道

  荆轲:这个刺客没武功—153

  姜维:诸葛亮的接班人—161

  王衍:皎皎名士,跌落神坛—168

  祖逖:闻鸡起舞,有志之士—175

  桓温:与豪门的恩恩怨怨—181

  法显:西天取经人—188

  鸠摩罗什:身如污泥,心向莲花—195

  玄奘:虔诚真挚的朝圣者—205

  第五章 名人典故

  伍举:楚材晋用—215

  重耳和介子推:足下—222

  冯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30

  苻坚:投鞭断流—236

  范蠡:鸟尽弓藏,兔死狗烹—243

  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谋杜断—250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

  章 巾帼英雄

  花木兰:代父出征,建功沙场 — 003

  陈硕真:带民起义,自封女帝 — 011

  冼夫人:戎马一生,心怀大义 — 017

  梁红玉:抗金女将军 — 024

  杨妙真:一手梨花,天下手 — 031

  唐赛儿:率兵起义,沙场称杰 — 037

  第二章 独立逆袭

  芈八子:善抓时机,有格局 — 047

  钟离春:齐国大安,丑女之力 — 054

  卫子夫:低开高走的人生 — 060

  郭女王:没错,我就叫女王 — 067

  冯太后:绝处逢生,开创盛世 — 074

  秦良玉:撕掉女性标签 — 081

  第三章 身处皇家

  武则天:功过是非由人说 — 091

  上官婉儿:历史上的女宰相 — 099

  杨玉环:天姿惹出安史乱 — 106

  张丽华:聪明美貌是催命符 — 115

  孝庄太后:康乾盛世奠基人 — 121

  第四章 王室公主

  平阳公主(西汉):一生三嫁得良缘 — 131平阳公主(唐):不爱红装爱武装 — 137

  文成公主:远嫁和亲换安宁 — 144

  高阳公主:机关算尽为情迷 — 152

  太平公主:有权势的公主 — 158

  福康公主:心病难医

  908587187

  宋仁宗赵祯:“仁”是对君主的褒奖

  至于夏人犯边, 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岁币。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宋史·仁宗本纪》

  他是天下仁君,他是宋朝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他不是完美君主,却开创了盛世,他就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赵祯。

  01

  不存在的狸猫换太子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出生了。因为前五个儿子都夭折了,第六个儿子取名为“受益”。天禧二年(1018年),九岁的赵受益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关于宋仁宗赵祯的出身,大家熟悉的是《包青天》中的故事——《狸猫换太子》。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宋代历史中,皇家的产房里并没有狸猫出现。

  宋仁宗赵祯的身世是怎样的呢?他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母李氏。李氏本是妃子刘娥身边的御侍宫女,在宋仁宗出生后,被封为“崇阳县君”。一位是抱养他的刘德妃刘娥,也就是后来的刘皇后。还有一位,是照顾赵祯的杨淑妃。刘娥对赵祯就像一位严父,她用立法来约束赵祯。杨氏更像一位慈母,对他颇为溺爱。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指李宸妃)所出也。”身为皇太子,赵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如何治理一个国家。赵祯七岁那年,父亲宋真宗便下诏书修建学堂,赐名“资善堂”。赵祯被立为皇太子后,翰林学士晏殊、参知政事李迪成为他的老师。

  对于皇太子赵祯,大家给出多的评价,就是他“天性仁孝宽裕”。他从小就懂得谦抑、克制。《文献通考》记载,赵祯虽然贵为皇太子,每次见到宾客,一定先行礼,并且放下身段,亲自迎接、送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一处细节,说的是一位辅臣到资善堂参见皇太子,要行礼时,赵祯从不坐着受礼,而是坚持跪着。士大夫们相信,“持谦秉礼”的皇太子,未来一定是一位贤明仁圣的君主。

  02

  厚德载物

  作为一代君王,世人都道他平庸无为,终生困坐于京城,爱恨也不能自主。但宋仁宗赵祯人格中的宽厚与自制,成为他生命中可贵的美德。对待宫人,宋仁宗做到了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让别人受责罚。

  有一次用膳,仁宗吃到了一粒沙子,本来就不好的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仁宗立马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吃到沙子,否则御厨可是死罪。”

  北宋魏泰《东轩笔录》还收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春天,宋仁宗在花园里散步,他好几次回头看,周围的人都不明白他什么意思。直到回到宫里,宋仁宗才说:“我好渴,快拿水来。”嫔妃不解:“官家,你为什么不在外面要水喝,何必渴着忍了这么久?”

  宋仁宗说道:“我回头看了好几次,也没见到管茶水的人,如果当时说出来,肯定有人要受罚,想想算了,还是忍着吧。”宋仁宗的“忍”,不仅显示了他的仁慈宽厚,更体现出他作为一代君王的自制力。

  南宋施德操史料笔记《北窗炙 录》中有一处记载,一天早上,宋仁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我昨天饿得睡不着,很想吃羊。”大臣们心里奇怪:这不就您下道旨的事吗?

  但宋仁宗的一番话让大臣们印象深刻:“祖宗法中没有夜供烧羊的先例,一旦我索取一次,后世子孙便会效仿。不知道会浪费多少人力物力,所以,我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

  行仁政易,终生忍难。只有忍得了自己的欲望,放得下对别人的苛责,才能抵达“仁”的境界。

  03

  无愧于“仁”

  宋仁宗的“仁”,让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唐宋八大家中,除了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其余六位皆在仁宗时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仁宗时代成为宋朝光辉的时刻。苏轼曾评价宋仁宗:“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

  宋仁宗怎么做到与士大夫共治国家的呢?宋仁宗听得进逆耳的谏言。

  庆历年间,宋仁宗赐给王素三品服,又赐给余靖、欧阳修、蔡襄五品服,并当面说:“你们都是我亲自提拔的,谈论事情不用避讳,所以把官品服赏给你们。”

  余靖还真做到了“论事无所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余靖为人不修边幅,担任谏官后,仗义执言,无所顾忌。有一次,他与宋仁宗争辩,唾沫甚至直接喷到了仁宗脸上。

  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宋仁宗在崇政殿出题考四位“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应试人,其中两人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和苏辙。试题是:面对当前民生、兵政、法制等方面的问题,该怎么办?

  苏辙怎么答的这道题呢?他开篇说:“然臣以谓陛下未有忧惧之诚耳。”意思就是说宋仁宗的忧虑一点诚意也没有。接着,苏辙围绕这一理论对宋仁宗展开了批评。苏辙的御试策论,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说,他答非所问,明明问的是解决方法,他写的是一堆批评。而大臣司马光却说,苏辙爱君忧国之心。

  争吵了半天,录取苏辙与否,还是得由官家宋仁宗定夺。宋仁宗说:“我设置制举考试本来就是为了求得敢于直言的人,现在苏辙以直言来劝谏我,我却不录取他,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一同登科。宋仁宗对“二苏”的评价是:我又为子孙找到两位太平宰相!

  宋仁宗不仅爱才惜才,对于百姓,更是把“仁”发挥到了。嘉祐元年(1056年)夏天,因为河北等地闹洪灾,宋仁宗从内藏库中拨出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来赈灾。等到第二年五月,灾情渐渐平复,宋仁宗赶紧下诏告诫:今年粮食得以丰收,百姓稍微宽裕一些,地方官务必多安抚体恤百姓,不得调整税率来扰乱百姓生活。

  到了八月,宋仁宗采纳大臣韩琦的建议,赐给各州郡十万到二十万贯钱,用于做官药来发放给穷困的百姓。嘉祐五年(1060年)五月,宋朝政府在三司专门设立了“宽恤民力司”,派遣使者出巡各地,访问民间疾苦。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任用傅永、祖无择,一同商议宽恤老百姓的事情,并且制定了具体方案。

  世人都说,宋仁宗赵祯既没有文韬武略,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他的确为宋朝的老百姓做过不少事情。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五十四岁的赵祯走完了他的一生,驾崩于东京大内福宁殿。《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者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百姓罢了集市在巷间痛哭几日不停,即使是乞丐和小孩,都一边焚烧纸钱,一边落泪。辽国使者说起宋仁宗皇帝,也忍不住哭泣。

  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翰林学士王珪议定大行皇帝庙号,为“仁宗”。古往今来,“仁”是对君主的褒奖。《宋史·仁宗本纪》给出这样一段评赞:“《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纵观宋仁宗赵祯的一生,他无愧于“仁宗”这一庙号,终成为历代皇帝德治的典范。

  齐桓公和管仲:从仇敌到君臣

  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从之。乃详为召管仲欲甘心,实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请往。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史记·齐

  908587187

  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根本在于一代代先贤将文化、精神、品格浓缩在竹简,在纸张,在字里行间,一代代华夏子孙以典籍为媒,在经典中汲取向前的力量,薪火相传。

  典籍不应束之高阁,因此《典籍里的中国》从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里面,选取“文化圣贤”“帝王将相”“巾帼佳人”“名士知己”四个维度,解读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让典籍不再晦涩难懂,让现代人爱上历史,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多读经典,于个人而言,可以拓展我们人生的长度和宽度;于民族而言,可以夯实我们的文化厚度,把中国人的精气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帝王将相: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对他们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人或有借鉴可取之处,或有警示告诫之意。他们是毁誉参半的传奇帝王,他们是愿得一人,心的专情君主。他们尽心辅佐,他们沉迷伪装。性格迥异,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

  文人圣贤:思想艺术,文脉传承,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盛宴中国文化,离不开诸子百家,离不开思想流派,是音律书画,是诗词歌赋,藏身于字里行间,植根在中华儿女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历代典籍对圣贤、思想、艺术的记载极为重视,这些记载成为我们当今中国文化的基础,并将传承后世。

  名士知己:笔墨横姿,超然洒脱,浮华中追寻精神内蕴淡泊名利,君子谦谦,这是名士的风度。高山流水,元白之交,这是知己之遇的渴求。不论地位阶层,追求自我塑造,灵魂共鸣,是中国文人的梦想,也是安抚浮华人世的一剂良药。

  巾帼佳人:红装不让须眉,贯穿古今的女性颂歌中国女性是历史中不可抹灭的存在,她们独立果敢,富有思想,却不限于一面,咏絮之才,巾帼之躯,更有开创盛世的魄力。她们生于不同的朝代,虽束缚于封建礼教,但生而平等从来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标签,是对世界的勇敢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908587187

  908587187

  有书

  有影响力的终生教育领创者,致力于帮助人们持续、系统、地获取所需知识,让人人都能享受有书相伴,终身成长带来的美好生活。

  拥有6000万用户,10万个书友群,遍布中国100个城市,共读书籍累计阅读次数超过1.5亿次,共读书籍累计阅读人数超过4500万。

  旗下有书公众号签约大量优质作者,《名著》专刊累计发布400余篇原创文章,2000万人在线订阅,每一篇都斩获10万+阅读量,各大媒体平台相继转载,引领读史、学史之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分享 » 有书《典籍里的中国》PDF电子版百度云完整版可下载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