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PDF+mobi+epub高清完整电子版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
內容簡介
  ◎ 戒嚴時期台灣小說家故事全新改版,新增〈新版前言——遙遠的回音〉!

  ◎ 「我希望可以在這系列文章裡,讓文學讀者重新認識台灣的作家前輩,認識他們的精神、意志與勇氣;我也希望可以稍微讓非文學讀者感受到,就算你未必嗜讀文學作品,這些人本身的生命故事,及其對世界的熱情與執著,都有如小說一樣精彩。」——朱宥勳

  越知道他們的故事,就越能不驚詫於現世波瀾,

  越相信文學之神終會回報一切。

  台灣文學被「發現」的歷程,就像是啟蒙時代的除魅,把各種蒙在文學上的遮蔽與限制去除,會看到台灣文學這一路走來,像是逐漸重新發現自己的優點而願意自我肯定的人們,把眼光從被誤導的他方移開,願意好好正視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建立適當的評價觀點,肯定自己並砥礪向前。文學是民族的精神,文學史是建立國族認同的歷程,文學史觀也許就是對自己國家靈魂的自信。

  但我們有多了解自己的靈魂,我們能因為自己的文學產生多少自信?

  這是朱宥勳給自己的命題,《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就是他回應這份命題的第一份答案。在本書裡他談了九位小說家的故事: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林海音、陳千武、聶華苓、郭松棻、陳映真、七等生,這些小說家都有傳世的作品,但他們在寫小說之外所做的事,更是影響了往後的文學發展。這是以獨特觀點切入的文學故事,不談作品分析,著重在創作者必須面對的許多在創作之外的「戰場」,而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所做的事,大格局地影響了往後的台灣文學。

  這些故事凝練出小說家們畢生的苦心與執著,也向我們展現台灣文學如何努力找到自己的路,說自己的故事。書中的小說家故事一方面帶我們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還原他家們創作時面對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是以朱宥勳的觀點來建構台灣文學史,特別是在政治壓力滿點之下的戒嚴台灣文學史。

电子版代找请联系:yefei147852

电子版代找请联系:yefei14785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分享 »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PDF+mobi+epub高清完整电子版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