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读物 安永碳中和课题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完整版pdf/mobi/epub/word/网盘可下载

上期我们说到了 经济类读物推荐 宮路秀作《 地理上的经济学》完整版pdf/mobi/epub/word/网盘可下载,本期我们说说 当代经济读物 安永碳中和课题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完整版pdf/mobi/epub/word/网盘可下载

  实现碳中和的4项关键要素、3大支撑体系6个重点行业,11个认知误区……产业政策布局、企业减排路线图、从理念到个人行为一本书,全景展现碳中和背景下的行动指南。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菲免费)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菲免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一本书读懂碳中和

  作者: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定价:¥69.00

  ISBN号:9787111688341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目录

  推荐语

  前言

  第1章当我们说起碳中和,我们在说什么001

  什么是碳中和003

  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危机003

  全球快速变暖,自然环境面临威胁003

  《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平均气温上涨幅度控制目标005

  我国碳排放量高,能源活动排放占比大006

  未来数十年全球共同行动指南008

  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体系008

  2021年:我国碳中和元年010

  各国主动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分别宣布净零或碳中和目标010

  为实现碳中和,国内外领先企业这么做012

  为什么提出碳中和015

  实现碳中和,不只是一种责任015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什么是现在019

  我国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碳上已形成良好基础019

  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020

  特高压引领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020

  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年增长021

  实现碳中和为什么难以及难在哪儿022

  经济发展需求与节能减排约束:一场速度与质量的博弈022

  能源转型技术面临重重挑战023

  碳中和目标下的社会难题023

  第2章实现碳中和:四项关键要素缺一不可025

  要素一:技术可行027

  要素二:成本可控028

  要素三:政策引导030

  要素四:多边共赢031

  第3章碳中和40年,各行业转变路径及机遇033

  导图:各行业转变路径导图035

  碳中和40年蓝图:行业行动指南037

  能源供给侧037

  电力碳中和037

  1.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037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052

  3.大力发展储能技术065

  非电碳中和073

  1.推动氢能产业发展074

  2.加快生物质能利用081

  能源需求侧084

  工业行业脱碳084

  1.钢铁行业084

  2.水泥行业092

  3.化工行业103

  交通行业脱碳111

  建筑行业脱碳123

  服务行业脱碳131

  研究碳的“负排放”技术139

  碳汇139

  1.国际认证的“绿色黄金”:林业碳汇140

  2.被忽视的“蓝色宝藏”:海洋碳汇141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142

  CCUS中关于“U”的再利用143

  CCUS技术成本高昂,商业化发展受限144

  直接空气碳捕集145

  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145

  为什么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47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是怎样的148

  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要这样做149

  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的政策保障不容忽视149

  2.从战略调整开始适应碳市场150

  3.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152

  发展绿色金融体系152

  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碳中和152

  支持绿色金融,央行这样做154

  绿色金融工具如何为产业助力155

  1.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力军156

  2.绿色债券这样“点绿成金”158

  3.绿色股权投资响应广阔投资机会160

  绿色金融给我们带来什么163

  总结:碳中和“公式”描绘行业脱碳之路164

  第4章实现碳中和,下一步怎么走167

  给每个人的建议169

  给企业的建议170

  给金融机构的建议178

  给政府部门的建议179

  第5章碳中和的多个误区183

  后记189

  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要耗时40年之久?

  实现碳中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到跨国贸易,小到细胞呼吸,碳排放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气候变化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威胁,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逃避全球变暖的现实。

  为应对这一巨大挑战,各国正在开展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合作行动。基于此,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全球减排的战略意义重大。

  本书将从碳中和的提出背景开始,逐步为你讲解究竟什么是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我国各行业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与转变机遇是什么,以及政府、企业、个人该怎么做。

  让我们一起,探究中国经济社会未来40年的发展脉络,揭开碳中和的神秘面纱!

  媒体评论

  “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它事关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对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生态建设也都有深刻影响。本书的内容文如其名、通俗易懂,全面解读双碳目标的意义、机遇、挑战和实现路径,将起到促进将政府的承诺转化为企业的作为与公众自觉行动的效果。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理解“碳中和”时代,有助于洞悉我国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走进“碳中和”时代,迫切需要我们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践行碳中和发展路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不仅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关键行业发展和减排的权衡关系、技术路线选择优先顺序等与社会经济体制框架息息相关的议题,还从微观层面阐述了微观主体促进低碳减排的商业模式以及积极践行低碳目标的生活方式。本书融合了科技、经济和社会共同议题的成果,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零碳”未来宏大而生动的画卷。

  ——王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中心理事长、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减排涉及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理解碳排放和碳中和是每个人参与减排的步。本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公众讲解碳排放和碳中和,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它还涉及千千万万家企业、资本市场投资者,涉及我们每一个个体。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我们的工作、生产、生活,既是一场系统性革命,也是一次长达几十年的机会。如何抓住这个机会?本书给出了一份全景式的解答。

  ——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这是一本谈碳中和的书,但又不是一本只谈碳中和的书。实现碳中和不仅涉及目标和任务分解,也关乎经济指标的设计和约束。仔细读完本书会发现,如何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未来工业产业如何展开经济动态布局,金融产品服务将会带来什么改变等问题,都会得到解答。这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碳中和的概念及其应用渗透到生产体系、消费体系的绿色经济转型中,非常值得仔细研读!

  ——焦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碳中和的意义从不在于束缚人类的生活,而在于赋予更多生命的内涵。本书让我们与碳中和背景下的金融体系深入对话,以简单明了的理论和事例讲述“碳交易市场”和“绿色金融体系”的角色,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技术路径对绿色投融资结构以及低碳产业布局的影响。书中提到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经济生态处处体现出碳中和的投资价值以及对人类持续生存的赋予。无论你是想简单了解碳中和的概念,还是想在碳中和时代为自身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汲取新的思路,这本书都能给你好的指导。

  ——严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

  金融学教授、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在全球绿色革命中必然会受到冲击。中国制造的“天花板”之一是二氧化碳排放,随着碳税的国际征收越来越现实化,绿色升级将是必由之路。迈向低碳、零碳,的确会冲击现有的能源体系和工业体系,但更是中国实现新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不仅是技术革命,生活方式进化,而且有助于“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畅通无阻。同时,这也将是中国生产力空间分布的一次革命。本书给了我们全方位的启迪。

  ——秦朔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目标,是我国对全世界的承诺,也是事关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易方式和治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全产业链的转型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碳中和”进度;如何更好地优化新能源产业政策,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如何更好地把握好科技、金融在能源发展上的互融作用,促进“碳中和”目标下的跨产业融合发展。该书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阐述问题的语言平易,指导问题的内涵深刻,是产业创新时代不可多得的“脱碳”指南。

  ——葛培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谈到碳中和,人们经常能联想到能源、交通和以钢铁化工企业为代表的工业行业,却很容易忽视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碳中和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本书以前瞻视角,从碳全生命周期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条理清晰、通俗易读。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服务领域的碳排放日益增加,这些领域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碳中和浪潮之下,电气化改造、设备能耗控制、节能低碳材料的应用、绿色生态的保护和气候解决方案的实施等将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型绿色环保技术已迎来发展机遇期,并将迅速孕育、壮大相关服务和产业集群。

  ——徐建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

  世界旅游论坛中国区首席代表、长江开发促进会理事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能源行业多年来的发展主题发生了转向。煤炭行业企业既要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以及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也要充分发挥好煤炭在能源安全供应中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企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尽早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行业企业的未来脱碳路线指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解宏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必然会发生巨大转变。巨变带来挑战,也为国内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空前机遇。本书兼顾宏观与微观视角,全方位阐释了碳中和的内涵及其行动路线图,值得一读。

  ——赵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

  碳中和成为当下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已是大众熟知的热词,然而公众却对碳中和的概念内涵充满疑惑,多数企业对于实现碳中和的行动路线更是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碳中和在我国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运行后才逐渐兴起,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各利益相关方基于自身理念和商业需要,通常仅能捕捉和宣传推广部分内容与价值,很难勾勒出碳中和的全貌。本书由安永碳中和课题组能源、工业、建筑、金融等领域多名专家凝聚丰富的行业实践编写而成,聚焦碳中和的实施背景、关键要素、行业转变路径及机遇,巧妙地把碳中和的实现方式与实践场景融合,为读者提供身临其境的认知,从而揭开碳中和的神秘面纱。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安永以身作则,已于2020年底实现全球范围内碳中和,未来将与社会各界携手迈向绿色低碳发展,利用专业团队和技术共同构建绿色的可持续商业世界,积极助力我国“30·60”目标如期实现。

  ——陈凯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及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分享 » 当代经济读物 安永碳中和课题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完整版pdf/mobi/epub/word/网盘可下载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